从“制造悬念”到“英式幽默”,深度解析希区柯克的《三十九级台阶》

蟹老板

2020-07-06 09:02:24 2408

在我们谈论希区柯克的作品之时,通常情况下,会先入为主地讨论“好莱坞时期”的希区柯克,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后窗》、《惊魂记》、《迷魂记》正是在50年代的美国影坛创造的。而当系统地了解希区柯克的作品体系时便会发现,进入好莱坞之前的希区柯克,在英国影坛已经颇有成就。


1935年的电影《三十九级台阶》正是希区柯克在英国的代表作,不仅仅是因为在悬念、惊悚的制造上已经较为成熟,还因为还原了约翰·巴肯的原著间谍小说中20世纪战乱动荡、乌云密布的时局而具有社会意义。除此以外,对“苏格兰人”的微妙身份认同与“英国人”独有的冷幽默的展现,也使得影片成为研究英国人民族心理的范本(尽管不似大卫·里恩《相见恨晚》等作品中以爱情伦理为切入点那般具有严肃性)。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希区柯克日后好莱坞作品的影子(例如《西北偏北》)。而希区柯克电影的最大魅力在于他是电影发展初期对电影语言运用纯熟且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

不同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美国名导演大多是凭借“类型片”的成就被铭记(例如,约翰·福特的“西部片”与家庭伦理片、弗兰克·卡普拉的“神经喜剧”);希区柯克的过人之处在于跳脱任何既定的程式套路、不局限于限制的章法,而是用自如的镜头语言调动观众的感受。

悬念与惊悚的制造:“无辜的人”母题与“麦格芬”手法


希区柯克从早期默片时代的成熟之作《房客》中,就开始了对“无辜的人”这一母题的探索。具体而言表现为:有罪与无辜的混沌不清、秩序与凌乱的交织杂糅。例如,在默片《房客》中,希区柯克一直给予观众心理暗示“房客”即为凶手,却在结尾猛然“反转”,看似为凶手的房客实则是受害者。但在整个过程中,他承担了片中其他角色与观众的质疑与猜忌。

而在电影《三十九级台阶》中,主人公汉内的无辜从影片开始便通过神秘女郎告知观众,国家机密被“39级台阶”间谍组织窃取,当此女被杀后,汉内成了被捉拿的“凶手”。因此,“无辜的人”展开模式便成了“好人蒙冤”,而这其中暗含的逻辑即是:普通人被逼入绝境后,在重压之下孤注一掷释放出自己的潜能、突破心理障碍、不断攻克难关摆脱困境(这正是日后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主流冒险片的惯用模式)。


来源:互联网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