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冲垮明军炮兵阵地 朱棣病重命在旦夕
胡善祥建议让朱瞻基回来,但朱高炽却不同意,孙若微则建议把朱高炽的病情告诉朱瞻基和朱棣,以此为理由让朱棣撤兵。胡善祥却担心如果朱棣的身体也不好,如果朱瞻基回来,就能早早地继位,这番大逆不道的话一说,太子妃紧张起来,斥责了胡善祥,让她不要再提这些话,胡善祥赶紧跪下求饶,孙若微见状,也为胡善祥说话,担心朱高煦和朱高燧有小动作,也建议让朱瞻基尽快回来。
太子妃来到朱高炽房里安慰他,但朱高炽知道自己已经快要不行了,问太子妃自己的命还有多久,太子妃见瞒不过朱高炽,也不再说话,朱高炽怕自己坚持不到朱棣班师回朝,让太子妃去给朱瞻基写信,太子妃见朱高炽这幅模样,忍不住哭了出来。胡善祥来到孙若微房里,问她如果再来一次靖难之役怎么办,孙若微让胡善祥不要把太子妃的斥责放在心上,胡善祥担心孙若微,把朱棣病重的消息告诉了孙若微,并告诉她现在军队都掌握在朱高煦的手上,朱瞻基根本斗不过,孙若微有些吃惊胡善祥是怎么得到的消息,但孙若微却说自己感恩于太子一家人,不会逃避,孙若微看出胡善祥的话没说完,但胡善祥却离开了。
军营里,朱棣正和各将领商量着如何攻打瓦剌各部族,于谦建议移动炮军阵营,将敌军激出来作战,朱棣不听朱瞻基的提醒,当机立断,决定深夜移动炮军阵营,在天亮之前完成。炮军营在雪夜中艰难地移动着。马哈木和也先在鞑靼大营中时,明军的炮弹打了过来,马哈木赶紧让人通知各部族,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能出战。朱棣得知瓦剌军往上山撤退不应战后,指挥军队策应,要斩断敌军的首尾。传令兵将战场上的情况传回军帐后,朱棣决定让朱高煦的军队击破鞑靼,还不听于谦的劝阻,决定让红衣大炮的阵营再前进一千步。鞑靼大营中,马哈木见战况惨烈,逼着也先带领着那一万军队逃走,也先正出逃时,得知明军的炮车阵营动了,便又领着一万骑兵杀了回去,明军的炮车营见瓦剌的骑兵冲了过来,纷纷丢下炮车逃跑,可惜被也先的军队杀了精光,也先决定一鼓作气,冲进朱棣的大营,樊忠得知后,让朱瞻基赶紧带朱棣离开,自己则负责断后。朱棣想要拿刀作战,但被朱瞻基强制带走了。
朱瞻基带着朱棣逃到了山上,朱瞻基告诉朱棣,是也先冲破了炮军的阵营,朱棣十分后悔没能把也先给杀了,朱棣传来于谦,让他猜测马哈木下一步的动向,于谦分析马哈木会死守山口,而也先则会继续派骑兵骚扰军队。朱棣还想要继续合兵,但于谦却提醒道,如果被敌人反包围,那他们就回不去了,这时樊忠率领着不到一万的军队回来复命,各个营的军队被冲散,朱高煦的军队也被鞑靼军队缠住。朱棣吩咐樊忠告诉三千营,不能后退半步,继续全力攻敌。
朱棣回到大营,朱瞻基发现营地内丢了一些往来的奏折,地图和士兵的花名册,而钱财却一点没动,朱棣听完,觉得也先实在是个劲敌,他有些后悔给大明留下了这个祸害,两人又聊了几句,朱瞻基让朱棣先休息,自己则去巡营了。朱瞻基找到于谦,和他商量该如何扳回一点战局,好劝朱棣撤兵。于谦分析道,也先还是太年轻,不会用兵,要是打进来的是马哈木,他们可能早成了俘虏,于谦觉得现在以这个局面,应该让朱瞻基赶紧护送朱棣回京城,把大军留下和马哈木周旋。
太子府里,杨士奇三人没等到朱高炽,反而是孙若微来了,孙若微说因为朱高炽的身体原因,只能由自己居中传递消息,孙若微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政务,让杨士奇有些惊讶孙若微的能力,孙若微问起朱棣知不知道朱高炽的病情,得知杨士奇写了密报给朱棣后,有些疑惑朱棣为什么到底还没有回信,孙若微按照朱高炽的意思,用自己的名义给朱瞻基写了一封家书,让杨士奇六百里加急送到朱瞻基手上,杨士奇遵命,孙若微又让他们把军报给自己,自己等朱高炽的精神好点,再缓缓说给他听,杨士奇三人都同意了。
朱瞻基来到朱棣的营中,叫了几声,朱棣没有应答,朱瞻基有些担心,赶紧探了探朱棣的鼻息,朱瞻基赶紧出门以自己的名义去请军医官,并吩咐樊忠守卫住朱棣的大营,不许有人出入。军医官到了军帐中给朱棣扎了针,并告诉朱瞻基,朱棣的身体已经快要不行了,朱瞻基让军医官保守秘密,不准泄露给其他人。朱高燧和朱高煦有些不满朱棣不让他们的军队回营地,决定去大营中问问朱棣。这时朱棣终于醒来,朱棣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有些担忧,把朱高炽病重的折子给朱瞻基看了,说自己不舍得朱瞻基走,让朱瞻基不要怪自己,朱瞻基再次劝说朱棣回京,并承诺自己将来替朱棣再打这一仗,朱棣却怕自己已经撤不回去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