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被指“融梗”:高级的“抄袭”正毁灭原创
互联网信息每日更新,很多“梗”出现又消失,如果你一个月不上网,可能看不懂群里的聊天,你错过太多“梗”了。不管是春晚小品还是网络中各种演讲,那些“金句”或者“包袱”,很多都是“融梗”,融合了很多网友智慧的“老梗”。
但这里说的“融梗”,也不完全是借鉴网友智慧,也可以指直接“借鉴”其他作者作品的情节。包括爱情中的表白、分手场景,甚至是暴力的动作,主角的台词,都可以“化用”或者“重新组合”。
在人们的观念中,抄袭不但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因为明确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但“洗稿”却是有争议的,因为它已经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深加工,可以躲避查重系统。
“融梗“比洗稿还要高级,因为它在文字上与原著区别很大,借鉴的可以是情节,甚至故事演进的逻辑,线索的安排——它复制的是创意和智慧,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在这方面,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就做了阐释。
从字面意义上看,“融梗”比洗稿更加正面,距离“创造”似乎只有一步之遥。目前很多平台和原创作者对洗稿的打击,也才有那么一点点进展,但对“融梗”几乎无能为力。所以有评论者指出,《少年的你》即便原著被指“融梗”,也会安然无恙。
融梗可以招摇天下?
这次融梗受到争议,有个重要原因或许是,被融的是东野圭吾这样的流行作家;更重要的是,由易烊千玺这样的流量小生来出演,把网络文学的融梗放在了不同的观察纬度上。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八深夜八卦”
到头来,这也是个难得的契机:《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是不是“融梗的你,如此可鄙”,还需要专业判断,扣帽子也得有依据,且融梗不影响电影本身的价值。但借由这次争议,去带动更多人正视网文写作圈的融梗现象,继而思考如何更有力地治理乱象,很有必要。
换言之,这次讨论或许是个新的开始。之前,有关融梗的争论只局限于文学内部,如今这部口碑电影将这种现象带出了圈,将其置于更大的背景下考量,这或许能更早地催生“因时而变,顺势而生”的新制衡力量。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