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最让人愤怒的剧
首先,再抖抖法律书包吧。电视剧和观众间也是一种不完全的合同关系。电视剧取名字,做宣传,请卡司,是给了观众一种承诺,承诺我大概要做到些什么。比如《悬崖》他就得写谍战,《我不是药神》一定与医疗问题相关,《用我的名字呼唤你》要写爱情,《伯德小姐》一定有青春期的迷茫与激烈,《布鲁克林》一定有一些事情发生在布鲁克林,有布鲁克林对人物的影响。《芝麻胡同》如果最一开始承诺的是三角恋情和架空历史,那没问题。可是百度百科和豆瓣介绍是这么写的吗?不是吧?主创人员上节目,是这么说的吗?不是吧?于是观众觉得受到了欺骗。标榜年代戏,史实错误几乎每一集都有;标榜“京味儿”,又有多少北京人当时这么活着?
这世上很多的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荒诞的,充满着无理的巧合的,都是揭示人性的丑恶的,都是反讽的。荒诞并不影响任何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是,将这些冲突放在一部不停标榜自己叫“京味儿年代戏”的剧里合适吗?如果这部剧从一开始就说自己是在揭露人性,那观众应该重新进行观剧前的心理建设。观众没那么脆弱,只能看真善美不能看假恶丑。我们都看过罗马史,知道十字军东征,给权游打过5星,也知道《索多玛城120天》演的什么。也别太低估观众的哲学思维能力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比如都是翻身农奴做主人,契科夫的剧本《樱桃园》就可以是传世名著,没人会产生看到小黑子之后的厌恶感。所以《芝麻胡同》标榜的是什么?我说了太多次我不说了我累了。老北京人是像严振声这么活着吗?你不能说那你怎么知道没有那么千分之一的人是这么活着的呢?这是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芝麻胡同》里所有人都是散的,不是通过塑造人物性格来引发矛盾,而是为了制造矛盾让人物反转,而且是随时反转,反复反转。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