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田壮壮才是电影最大的泪点

分类:电影  标签:后来的我们
再见皮球

2019-04-20 14:44:18 16130.009

blob.png

《后来的我们》剧照

再后来。年轻人过年不再回家,和老人打着电话。用假装的热闹掩盖各自的孤独。田壮壮过年的小餐馆,从对饮老哥俩,变成一人独坐炉火边。离开的不仅是儿子,还有同辈的人。而越来越多心里想着的,已经说不出口。

blob.png

《后来的我们》剧照

到儿子终于混出了个人样,说买了房子要接父亲去北京住大房子,过好日子。田壮壮说,“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想象着多少年迈的父母,身体坏了,却不愿意拖累儿女,嘴上说着“这是我家我不走,你爱回不回”,可是否还记得当时毕业在际,尚未年迈的父亲曾理直气壮的命令过一句“你毕业就给我滚回来。”

后来的后来,父亲走了。过年没有了回去的理由。儿子在北京有了家,儿子自己也成了父亲,没有人再给他蒸粘豆包,他忙忙叨叨的料理厨房,背景音里是妻子焦虑的关于上学的抱怨。

这是生活,柴米油盐的日子一眼就看到了头。还记得,十年前对父亲说的话吗?“没有粘豆包怎么能算过年呢?”可是一年一年,10年20年,不就这样过了吗?

后来的我们,再也不会在过年的时候吃到父亲亲手做的粘豆包,后来的我们,记得家乡的味道,家乡却成了回不去的地方。

blob.png

《后来的我们》剧照

和二十年前刘若英唱红的《后来》一样,《后来的我们》说的也是遗憾的故事。这遗憾不是阴差阳错,不是“如果当时我们能不那么倔强,现在也不那么遗憾的”的假设。

电影里,重逢的见清问小小,

“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分手呢?”“我们后来也会分手。”

“如果我们就是不管不顾在一起了呢?”

“那我们可能已经离婚了。”

“如果你肯相信我,陪我坚持到最后呢?”

“那你也许就不会成功。”

故事没有如果,一切不是偶然,后来的我们之所以成了我们。每一步踩的,都是前路铺就的垫脚石。

遗憾是必须的,即便在一起了,也会有属于在一起的遗憾。所以不必执着这一喊,发生过的美好,都值得铭记。没有句点已经很完美了,何必误会故事没说完。

来源:澎湃新闻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