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这个世界很年轻

分类:电视剧  标签:大江大河
花溪信马

2019-04-04 17:07:12 18210.006

        这是国企,每个观众都能看出来。但我们要继续问了,这家国企怎么来的?无论是被废弃了的砖窑厂,还是一直在使用的化工厂,都是工业厂,中国什么时候有工业基础的?很多观众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正是这个问题,把这部剧的深度提升了,它不只是杨巡这样个体经济在大时代下的平地而起,它还有着建国初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后奠定的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没有建国初期的工业建设基础,怎么会有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被制约的生产力发展在一瞬间被释放出来?那时现实基础已经有了,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没有得到合理解决。1948年,国民党准备退出大陆时,开始币制改革,掠走了大量黄金;1949年,解放军刚刚进入上海时,国民党特务在大肆搞破坏,扰乱经济秩序。这时国民党一直在等着看我们经济建设搞失败的笑话,但我们虽然没有黄金资本,可因为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我们靠信用充作了资本,通过大量劳动力的释放,在艰难时期,硬生生砸出了工业基础。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记载:“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主要基于中国工业的基础极其薄弱。以总产量比较,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到1955年底,基本建设投资已经完成五年计划投资总额的51%;计划要求五年内建成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455个,已有253个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其中全部投产的134个,部分投产的119个);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06个正式施工,已经投产的29个(其中全部投产的17个,部分投产的12个);工业增长速度三年平均为17.4%,高于计划要求年平均14.7%的水平。”这些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基础,也因此我们看到,《大江大河》选择通过用上个时期建设出的工业基础来做文章,这本身就是两个不能否定的表现。杨善华等写有一本《缝隙中的改革——黄宗汉与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破冰之旅》,其中记载了黄宗汉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何通过改革国企北京东风电视机厂,从而提高收益,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的。

来源:澎湃新闻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