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的争议和隐喻

分类:电影 影评  标签:同义词
sky

2019-04-03 15:58:11 14680.010

        在融入的过程中,法国人将欧洲道德理念和习俗对Yoav强行灌输,简单粗暴的“对"和“错”的判断把他置于牢笼之中。在Yoav的种族极端分子好友Hector死去之后,Yoav意识到一切不符合欧洲意识形态的存在都会被抹杀。《同义词》片尾的一场音乐会中,管弦乐和Yoav口号的对抗就像是西方文明和自由意志的对抗。所谓的文明不过是西方意识形态之内的固有体系,它其实容不下其他的声音。一旦其他声音出现,他们便尽自演奏自说自话,两方使用的根本不是相同的语言,沟通变得无效。Yoav鲁莽的、爆裂的、直接的控诉撕下了西方文明的画皮,那么他作为难民的价值也就轰然倒塌。

        即便有如此之多的隐喻,为何《同义词》还是无法赢得所有记者的心呢?笔者认为《同义词》有佳句而无佳章,佳句的体现在精彩的段落:比如笔者很喜欢片尾的一场Yoav撞门的戏,它把电影的开始和结尾连成了一个圆,象征了难民自我身份认同觉醒时的悲剧,这个艺术处理是相当聪明的。此外还有一场很精彩的Yoav为摄影师当裸模的戏,隐喻外族融入过程中,所谓的“文明”不过是糖衣炮弹,接济也是抱着虚伪的目的。这一场戏的处理也十分戏剧化有张力。

        但除了这些精彩的片段,影片的整体完成度却很粗糙。尤其是在叙事上,电影的文本和内容格外割裂,连贯性差,造成了一种严重的荒诞感,以至于观众无法理解演员们的动机。几场戏看过感觉可有可无,比如两位以色列男子的摔跤,不仅突兀且没有实际的功用。而更多的戏观感晦涩,让观众无法正常理解隐喻。可以说,《同义词》的执行是相对失败的,影片的低完成度让原本优秀的概念打了折扣。摄影上,过多的手持晃镜让电影的节奏略显眩晕。一幕塞纳河向上看的镜头竟简单粗暴到只是上下晃动镜头,这也暴露了导演在镜头语言上的匮乏。

来源:豆瓣LORENZO 洛伦佐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