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传说》:故事老套,态度可嘉
这也是故事一个巧妙之处,最后不是让“英雄“、主角拯救世界,而是将拯救世界的权力交到反派手中,深化了故事内涵。
电影总是在“造梦”,而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却与时代共鸣,向世界传达一些真诚呼声,实属不易。
本片本计划在去年圣诞节上映,因为疫情一再耽搁,如今终于上线,依然可以给观众带来些许思考和触动。
民族色彩:挑战亚裔文化
像好莱坞一般,迪士尼也一直在全球进行文化扩张,迪士尼系列公主遍布全球,观众也遍布各个角落。
《寻龙传说》中,迪士尼也没有停下全球化的策略,将目光放到了东南亚,挖掘东方神话题材与元素,以东南亚文化为灵感,创造了奇幻大陆“龙佑之邦(Kumandra)”。
不仅异域色彩非常浓厚,以“龙”为代表的东亚文化也很突出。
很久以来,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影像,总是带着一种奇观和异样的眼光审视他民族文化,进行扭曲的文化输出,迪士尼在这方面也难逃窠臼。在以中国公主“木兰”为主角的电影《花木兰》中就被指摘误解东方神话,偷梁换柱地进行西方价值观的输出。
迪士尼选择东南亚文化为题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反观电影,它在这方面做得也确实没有很好。
故事只是披了一层亚裔文化的外皮,用几个长着黝黑皮肤、高颧骨低鼻梁的亚裔角色,讲述了一个具有普世色彩的老套故事。并没有对东南亚文明进行深入挖掘,对亚裔种族习性心理进行细腻展示。
但好在本片也没有对东南亚文化进行任何扭曲和异化,这在本片主角、神龙希苏的形象塑造上可见一斑。
在西方文化中,具有东方色彩的“龙”的形象一直是可怖的、凶残的。在西方的博物馆里,无数画家都画过《圣乔治战龙》这个主题。用dragon这个词来翻译中国的龙时,西方人一般会立刻联想到那个被圣乔治刺死的恶龙,在英文字典中,dragon一词除了“龙”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凶暴的人”。
西方文化对“龙”的形象塑造也比较刻板,从早期残暴可怕到后来随着东方文明的崛起,变的有些憨厚蠢笨。在《花木兰》中,木兰身边的木须龙就被塑造成了一个搞笑的角色。
以往的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表现了对“龙”的贬损或异化。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