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演员转型导演的成功范例?
贾玲导演身份的受捧,一方面打破了电影行业重资历、重专业的传统,更反映出了国内女性电影导演的小众甚至是缺失。《李焕英》的故核心主题是母女情感,女性身份显然能让贾玲更好地把握情感浓度和细腻颗粒,这部分也可以视作是女性审美和女性议题的市场需求。#贾玲 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形象#曾登上热搜,“女导演”、“女性形象”被直接关联。
大量网友表示,贾玲镜头下的女性形象让人无比舒适。在《李焕英》中,张小斐笑起来像阳光一样温暖。贾晓玲乐呵呵的,像太阳一样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展现了多样化的女性角色,外表并非都符合世俗定义的“美”,但无一不具备个性感染力。且没有任何丑化男性的内容。
这些细微的设置都饱受观众喜爱。因为难得,所以喜爱。
女性电影导演并不是一个显眼的角色,有数据统计显示,在过去的85年中,女性导演与男性导演的比例为1:15.24。
这一结果折射的是整个大环境下,女性影人几近被拦在电影制作的“封神榜”之外,甚而让她们面临着被影史排除在外的风险。而电影这种反映社会形态、文化形态、意识形态的载体,缺少女性视角的参与,容易使得女性人物的刻画刻板,也是电影的一种缺憾。
在国内,女导演面临的困境似乎更加严峻。
2010年,导演胡玫的作品《孔子》拿下1.01亿的票房,她成为国内首位票房过亿的女导演;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拿下票房7.2亿;2016年,薛晓璐《北京遇上西雅图2》票房7.86亿;2018年,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票房终于突破10亿,最终成绩为13.5亿。近10年时间,国内仅有四位票房过亿的女导演,在庞大的电影市场中,显得并不起眼。
最牛春节档中杀出的贾玲算是为国内女性导演增添了一抹亮色。她对女性情感的敏锐捕捉,补全了女性导演在春节档这一块缺失的拼图,亦在“没有女性”的爷们圈中逆势而上。
可以想象,接下来资源和资本向贾玲蜂拥而至,她必然会拥有更多更大的资源资本支持和自由度。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首先是贾玲的《李焕英》虽然切中了真挚情感、女性意识等关键点,以喜剧形式在沉寂一年后的春节档爆发,这种胜利具备偶然性;而在《李焕英》逐渐被推上神坛的当下,对贾玲“捧杀”的糖衣炮弹必将随之而来。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