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邦德”肖恩·康纳利去世:剧终 但不是完结
在我个人过往的采访经历中,一则中国著名翻译家的人生趣事也可佐证这部电影当年的影响力:上世纪60年代,特批杨宪益先生曾陪同他的夫人戴乃迭(Gladys B.Tayler)女士回英国省亲,舟车劳顿之故,戴乃迭到后身体不适,委托夫君外出买药——谁知杨宪益早出晚归,一问之下原来他中途溜号,去看了这部史上最著名的邦德电影。
尽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同系列电影的制片家族闹到不欢而散,但听闻爵爷去世的消息,现任007电影的制片人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G. Wilson)和芭芭拉·布洛克利(Barbara Broccoli)兄妹还是发表了以下声明:“我们对肖恩·康纳利逝世的消息感到震惊。他曾经是,而且将永远被铭记为元初的詹姆斯·邦德,当他说出那刻骨铭心的台词,‘邦德,詹姆斯·邦德’时,就已款款步入了影史之林,不可磨灭。他以坚韧而机智的出色刻画,在大银幕上描绘了何谓性感与魅力超凡,彻底颠覆了世人对间谍世界的想象。毫无疑问,他对系列电影的成功居功至伟,我们将永远感激他。”
2007年,在爱丁堡城市艺术中心的百年展“Ten Decades”上,爱丁堡艺术学院一幅珍藏的画作引得世人争睹。这幅画是爵士音乐家法尔维特(Fairweather)于1952年所作,当时他正在爱丁堡艺术学院深造。帆布油画上的男人,正是彼时22岁的“打工人”,人体模特肖恩·康纳利。画面中的他赤身裸体:坚毅侧颜,栗色秀发,健硕胸肌,宽肩厚背,体毛浓密,体量合度,玉树临风、娉婷如盖……省略这些修辞,一位学生后来回忆,康纳利“美得无以言表”。
“他动了!就像一只丛林中的猎豹”
康纳利1930年8月25日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的Fountainbridge,父亲是工厂工人,母亲是家庭清洁工。小时候全家挤在公寓楼的陋室中,“厕所公用,没有公共热水。”成名后他曾如此回顾自己苦难的童年,13岁辍学,没有任何学历证书,先是打工养家,做过的小工包括送牛奶、砌砖墙和给棺材板儿上漆抛光。而后他做出了人生路上第一次明智的选择加入英国皇家海军——一来能让其时长身体的自己吃饱肚子;二来应和了那句英美世界的至理名言,“Join the navy,travel the world”;三来和007小说作者伊恩·弗莱明有了共同的从戎履历,吻合他笔下詹姆斯·邦德海军中校的人设。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