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硬拗漂亮的样子,好假
换作模式化的演绎,可能不是瞪大眼睛,就是大吼大叫。
但你看周迅的表演,情绪并不是一下子顶到最高,而是逐步推进的。
她恳求般地追问,对方一直沉默应对。
直到被这个沉默激怒了,才绷不住吼了一声。
紧接着,回忆方文给自己写的信,在背信时情绪一点点崩溃,这么多年等待的焦灼、绝望、痛苦,化成无法抑制的大哭。
但即便伤心到五官都变了形,控制力却还在。
憋气,是等对方回应的紧张,直到邓超说出“我就是方文”,才一泄而出。
这就是节奏和恰当的反应。
姚晨在《都挺好》最后一幕,一样到达情绪的最高点。
老年痴呆的父亲,什么都忘了,却还惦记给自己买参考书。
那是苏明玉盼望已久,也未曾得到过的,家人的温暖和关爱。
在巨大的情感冲击下,她的情绪逐渐失控。
眉头紧皱、嘴唇颤抖,可台词还是字字清晰。
从眼含泪水,到失声痛哭,你会被这细腻的变化带着走,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切身之痛。
所谓入戏,就是能代入到角色里去,前提条件是,必须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贴合的。
人的情感是渐进变化、发展的,情绪是流动的,所以演员也得随时切换表情,传达内心的波动。
《甄嬛传》里,沈眉庄死的时候,孙俪的反应就很真实。
在巨大的悲痛面前,人不会第一时间哭到模糊,而是需要心理上接受的过程,这时,表情大多是懵的。
等缓过来之后,失去的悲痛感像蚂蚁噬咬一样,一点点疼出来。
直到你意识到,这个人,此生再也见不到,才会伤心欲绝,哭到不能自已。
哭到面目扭曲,看似丑,实则很“美”。
这个美就在于,她们能精准运用自己的表情表达,让观众对角色感同身受,是一种表演之美。
表演是一种真实的“还原”。
还原人物在真实情境下,该感受到的东西。
演反应,只是抓到了表演的皮毛而已。
赵薇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客串斯琴高娃的女儿,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厨子。
有一场戏,是女儿当街,破口大骂当年抛下自己的母亲。
东西一甩,手指一指,语气又快又冲。
但多看两遍就发现,东西不是毫无章法的乱甩,而是卡着节奏的。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