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天》:谱写农村改革史诗

分类:电视剧  标签:黄土高天
再见皮球

2019-04-23 15:30:43 14370.008

    “‘黄土高天’这个名字就是我们这部剧的哲理,‘黄土三尺,民为高天’,这部剧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和探索。”拍摄时,阚卫平不断完善剧本,完成了《黄土高天》的解读,塑造出了人物的使命感和精神担当。其中,有一场戏是秦有粮在分地后趴在土地上捧起一抔土闻,本来这场戏衔接的是秦学安在土地上撒石灰毁了地的情节,而将它调整到分地后,看似不合理,却增加了哲理性。阚卫平解释道:“这里用特写镜头刻画了秦有粮双手捧着泥土,再将泥土放在嘴边亲吻,最后把土装进口袋的画面,在秦有粮这一跪、一吻、一装的镜头冲击下,再配上一段旁白,‘这个农民在亲吻着土地,土地是他的命、是他的根’,这样处理更能展现出农民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国家以土地为昌盛的哲理。”

    一部精品剧离不开主创与主演们同心协力的创作。阚卫平对于拍摄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切都要为戏‘服务’”。为真实呈现农村40年来的直观变化,在美术、道具、置景等方面,阚卫平都要求“突出年代的典型性”,在这基础上,美术要呈现“写实‘人中景’,写意‘景中人’”的效果;道具“要真实,有质感,生活化”,年代标语、建筑色彩“不能出错”;在演员的表演上,阚卫平也不含糊:“《黄土高天》时间跨度40年,剧中大多数人物都经历了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人生阶段,这就给演员在形象、体态、语言上都带来了表演难度。我就要求演员们不要‘演’农民,而是去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挖掘人物之间的内部关系,演绎时,尽量在‘动中说’,在‘说中动’,这样人物的性格与形象就鲜活起来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