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是艺术还是那个年代的爱情?
梅婷和郭涛认识的时候,在外人看来或许是百分之百不会有下文的。一个是资本家的大小姐,知书达理,品位审美自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而另一个不过是一个炮校的学生,文化不高,更不用说品位。如果可以自由恋爱,她绝不会选择郭涛,就是盖十床被子做梦也不会梦到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这样一个粗鲁的文盲。对她来说最噩的噩梦也不过如此。她会选择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闲时可以和她一起看电影、喝咖啡,讨论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可是在那个政治身份异常敏感的时代,她又有什么别的选择,找一个配得上她身份的人,注定是没有出路的,甚至很危险。滚滚而来的政治变革浪潮将把他们一家渣都不剩地席卷。为了成全自己的哥哥嫂子,成全这一家子人,她做了“牺牲”。心气那么高,却终究走了和别人相似的老路,媒妁之言下和一个自己午夜醒来想想都不甘心的人走到了一起。而郭涛也不是没有做出相应的“牺牲”。为了“癞蛤蟆吃到天鹅肉”,娶到自己心爱的女人,他铤而走险与一个身份及其“可怕”的资本家小姐结婚,并放弃了升职。起码他们是平等的。
可是奇怪的命运,让她的“牺牲”随着岁月的流逝,悄悄发生了改变。一次一次通过别人的命运,见证了梅婷当初的选择是分外明智的。而最直接最显眼的例子就是她的姐姐。当人到中年,她终于可以回首半生岁月,心满意足地对自己的女儿说:这辈子我是幸福而又知足的,足以比过全天下所有的女人。
我记得有一集里,那是到了文革的时候,精神生活极其匮乏。梅婷和自己的女儿说,你们真可怜,你们现在看的是什么电影,我那个时候又是看的什么电影,我看的都是外国片儿,不像你们只有红灯记。我突然有一种很异样的感觉,在这部电视剧里,母亲的精神生活竟然比过孩子。我的生活范围让我了解到的都是孩子的精神生活要好于父母。我的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她的精神生活里只有巴金的家春秋,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可是一旦我和姐姐成长了以后,她就已经和她的精神生活断裂开来,开始停滞甚至倒退。我突然觉得梅婷很时髦。当然也是因为她特别的身份。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