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帕累托的误算》:一种彻底的绝望
《帕累托的误算》改编自获得过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的小说家柚月裕子的同名原著。原作不紧不慢的社会派推理风格在电视剧里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在不长的5集中,我们能清晰看到两种风格的叙事。在全剧的前半部分,特别是最初两集里,曾经执导过《深夜食堂》的导演小林圣太郎展现了领取社会救济金的底层民众的群像。他们中既有对国家补助深感欣慰并努力寻找新工作试图再次融入社区的人,也有不断埋怨社会却在领了救助金后立刻去吃喝玩乐的人。与之对应的,社会课的员工们也有着不同的立场。有只想着四平八稳混到退休的上司,也有从心底里不赞同给底层人发太多钱的同事。而每一个人物又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人格侧面。他们一起让故事发生地——受到经济转型冲击而逐渐走向萧条的小城,变得立体又鲜明。
随着故事的发展,本剧逐渐被一种阴沉的氛围所笼罩。虽说故事总体是对于一起案件的侦破,但在观后却没有那种证据环环相扣、最后真相揭晓时的酣畅淋漓感。取而代之的,我们能找到的是导演在5年前另一部作品《烟霞》中类似的黑色电影(film noir)氛围。只是,《烟霞》在慵懒和阴郁中还带着一丝冒险式的雀跃,但《帕累托的误算》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彻底的绝望。
整体偏灰的滤镜加上占镜头绝大多数的室内或夜晚场景,不断让人感受到经济停滞中最底层群体的压抑。而如果作为他们生活最后一层保障的福利制度也成为了政客博弈以及市场牟利的工具的话,这种黑暗则更是看不到尽头。本剧没有走好莱坞电影或者是近两年来韩剧最擅长的惊悚政治类型片的路线(尽管这个题材是如此合适)。相反的,一种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流水账”的节奏引导着整个故事的发展。但也许也只有这种“温吞”才能表现出那种难以忍受的漫长的日常。
本剧片名中的“帕累托”所指涉的是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关于社会运作的规律。在中文语境中一般被称为“二八原则”的这条规律认为在一个社会中其实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真正制造了全体的财富。往正面说,也许能得出完成一项事业只需要抓住重点以小博大即可。往负面说,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似乎都只是没有存在必要的累赘。后一种逻辑也是剧中某些政客和民众的想法。但问题在于,这样认为的人似乎没有分清这一(本质上还是假说的)事实到底是各类社会问题的原因还是结果。事实上,在贫困中挣扎的人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被给予重新站起来为自己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机会,而这种死循环才是《帕累托的误算》悲剧性的真正来源。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