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朝天》:精神之“路”与“桥”的艺术链接

分类:电影  标签:大路朝天
再见皮球

2019-04-19 16:09:46 8780.004

这条精神“链接”的起点,是以李保田饰演的唐金全、陈瑾饰演的江雪花为代表的第一代路桥人。他们既是一种象征性的精神原乡,也是一种现实性的真切存在。唐真红作为唐金全的儿子、第二代路桥人的代表,贯穿全片。他为维护隧道工程建设的严肃性而将老陶开除,却遭到老陶儿子黑娃的诬告,不得不接受组织调查。最终诬告被证伪,唐真红重返工作岗位并开始下一个工程任务。影片开头来到大桥工地的大学毕业生张弛,和影片结尾来到大桥报到、与第一代路桥人江雪花同名的女大学生,实现了“链接”的传承。这种“链接”既是职业性的,又是情感性的、精神性的。职业性的“链接”,比如父子轮换和新来的大学生上阵;情感性的“链接”,比如隐忍深沉的父子亲情;精神性的“链接”,比如刚从大学毕业的张弛,总是念叨着“链接”,最终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路桥精神传承者成功。“链接”在这里不仅是带有时代特色的父子轮换,更是担当精神、工匠精神、道德传统的传承。

与《十八洞村》简洁明快的叙述策略不同,《大路朝天》采取的是涉及三个家庭、三代人的多线叙事,这既增添了创作的难度,也带给观众复杂的挑战。可以看出,编剧、导演在保持一贯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同时,努力争取更大的艺术创新。比如,对挥动铁锤的工人使用近景拍摄,让摄影画面充满张力。再比如,对大桥局部的特写,画面在形式上、色彩上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在展现工程“壮”的同时,也用饱满的镜头展示工程的“美”、建设者的“美”和劳动的“美”。因为创作者采取的不是居高临下、猎奇式的态度,所以这种工程的“美”、建设者的“美”和劳动的“美”显得愈发可亲、可感、可信。片中“做人要是做不好,你修的桥哪个敢走哦”的独白,和把父亲的立功证放到胸口立誓严格监督,决不偷工减料的情节设计,串联了路桥人的精神链接,铸就了厚重的人性底色。

正是这些方面的成功,让《大路朝天》突破了“硬”题材的局限,实现了精神“路”“桥”的艺术链接,达成了对路桥题材、大型建设题材的艺术转化和审美表达。


来源:光明网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