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时刻》:从“环境”到“语镜”

分类:电影 影评  标签:冥王星时刻
再见皮球

2019-04-19 09:41:32 12440.007

在我看来,这正是在模拟一种潜入角色意识底层的状态。必须等到类似于睡眠的状态发生,意识才会失去功用,被压抑在底部的潜意识才得以浮现。这解释了为何要出现那么多角色瞌睡的镜头(并非完全沉睡),只有此时,角色的潜意识大门才是打开的,摄影机才能进入到里面,偷取神秘的非意识的感知状态(但这种状态又不是非人的感知状态,像我在“空间-影像”中分析过的那样)。电影的镜头便不断地游走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时常进入又退出,并将角色的感知状态传递给观众。这也就意味着观众在这些镜头中感知到了角色潜在的欲望和心理,这正是《冥王星时刻》中暧昧情愫并没有因环境的失效而消解、反而更加强烈的原因。


因此,《冥王星时刻》其实是一部探索感官意识的作品。它成功地探测到了意识之下某种程度上的潜意识状态,或者说,它画出的感知弧线通过锚定在从清醒状态到沉睡状态之间的某点并来回摆动完成。这不是梦,比梦更加神秘,它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这是整部电影让人感觉如梦似幻、如此神秘的原因。说不清、道不明的欲望正被压抑在意识的底层,如今通过镜头模拟的状态呈现了出来。如此看来,这实在是一部极为少见的“意识电影”,懂得在感知上作文章,绝对是创新举动。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题发挥一下,看看这种镜头语言的使用在文学中是否有对应之物。我所想到的正是小说中的“自由间接话语”,一种可以帮助作家在叙述者客观叙述的同时带出角色主观意识的写法。当《冥王星时刻》中的摄影机不断从外部观察视角突围进入角色的意识之中,以一种暧昧难解的非意识状态感知物像的时候,其实便是一种影像的“自由间接文体”书写。它引发了暧昧、神秘和诗意这种说不清、道不明,却能被强烈感知到的状态。因此,我们将其称为“语镜”,以区别于章明惯用的“环境”,两者其实殊途同归。


来源:豆瓣 把噗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