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式”演技,其实很油腻

qq_Sunny79

2019-12-12 11:49:08 24630.181

于是便有了让人念念不忘的“太平初见薛绍”。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酝酿情绪的方法和催泪技巧,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永远是“用感觉征服观众”。

有些演员实在搞不定哭戏,就会用“炸裂式演技“来掩饰自己的心孤意怯,结果却是越努力越尴尬。

需要说明的是“炸裂式演技”不等同于“演技炸裂”——前者仅是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

后者才是真的走心,而且感情往往是越澎湃越往内收的。

今年的爆款剧《都挺好》,倪大红老师用一张“面瘫脸”演绝了苏大强,观众却夸他“连眼袋都在演戏”,这就是微表情的魔力。

因为在这张心如死灰的呆滞脸背后,往往可以看到埋藏在心底的最深厚的感情。

出道即凭《男人四十》拿下金像奖最佳女配的林嘉欣,曾经在拍了十多部戏后跑到法国跟随戏剧大师学戏。

她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比如要营造一种紧张氛围,除了惊慌失措的表情,急促的呼吸同样可以表达压迫和紧张感。

有时哪怕不哭不喊不叫,收敛和留白也是很好的表现方式。

像吴镇宇,就不提倡用眼泪表达一切,哪怕他少有的哭戏也是教科书级别的。

他更倾向用人类真实的反应来表达戏剧。他曾经试过演一个死囚犯的角色,却坚持不流泪,无论别人怎么质疑,他仍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表演方式。

因为他看过犹太人遭屠杀的二战纪录片,知道屠刀下的人是没有眼泪的,眼睛真愣愣瞪着。他相信这才是一个临终之人的真实反应,比起恸哭,这样看似苍白的眼神,其实更让观众悚然。

举报声明: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影乐酷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赞赏
收藏
手机看

扫一扫,手机观看更方便

0